新華社太原10月11日電(記者呂夢琦)孟家坪村的孫平兒有3口窯洞。過去7年,他每隔幾年翻新一口舊窯洞,記錄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從貧困到脫貧再到奔小康的生活變化。
孟家坪村位于山西省興縣的一個山腳下,全村有97戶貧困戶,孫平兒屬于最后脫貧的那一批,F(xiàn)在,他正在翻新家里的最后一口舊窯洞,外面的泥墻砌上了水泥,窯洞的地面也鋪上了瓷磚,只剩下門和窗戶還沒裝。
“等舊窯翻新好,我打算買臺新電視機,尺寸要大一些的。”孫平兒說,山里信號弱,電視畫面不好,現(xiàn)在政府給他免費裝了衛(wèi)星天線,能收好多個臺。
孫平兒今年59歲,現(xiàn)在住的3口窯洞是20世紀90年代修的。搬過來之前,他一家5口人住在十幾里外一口更低矮的土窯里。那時候,他一家人種19畝山坡地,可因為產(chǎn)量低,直到1990年才“吃上了一點點白面”。
“莊稼漢靠種地,打不下糧食,就是窮命一條,人吃馬喂,孩子又要上學,想攢下個錢比啥都難。”回想起過去的苦日子,孫平兒唏噓不已。
孫平兒翻新第一口窯洞是在2012年兒子娶媳婦的時候。當時花了6000多元錢,他攢了差不多近10年,還欠了2000元債,花3年才還清。
“兒子結婚后就出去打工了,很少回來,那口窯就這么空著。”這口空窯成了孫平兒的一塊心病,不僅因為它讓自己欠了債,更因為它讓自己覺得沒本事,沒能給孩子置辦一套像樣的婚房,爺倆心里有了隔膜。
2016年,孫平兒翻新了第二口窯洞。這一年,他已經(jīng)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到了更多扶貧政策。當?shù)卣畬⑺姆课萘腥胛7扛脑烀麊,補助他1.4萬元錢翻新了最東邊那口窯洞,標準比他翻新第一口窯洞時高出不少。
可孫平兒打心底里高興不起來。他說,不是自己掙來的,總覺得不體面!澳菚r候,我就天天盼著啥時候自己脫了貧,好好把窯修一修,誰也不靠!边@是他的真心話。
今年,孫平兒的這個愿望變成了現(xiàn)實。他自己花了1萬多元錢,把正中間自己和老伴住的那口窯洞徹底翻新了。與第一次不同,這一次他一分錢沒借,也不覺得有壓力,因為他靠種樹掙到了錢。
2017年,興縣大力推行造林扶貧,吸收貧困人口上山種樹。孫平兒和老伴加入了綠之源脫貧攻堅造林專業(yè)合作社,當年就脫了貧。
“種一棵小樹能掙1塊錢,種一棵大樹能掙5塊錢。我們老兩口苦一點,一年能掙5萬多元!睂O平兒說,造林扶貧不但幫自己找到了脫貧路子,還把家里19畝山坡地都退耕還林,一年能領近2000元補助。
在孫平兒退耕還林的山地里,有6畝核桃林,去年掛了果,賣了1000多元。再過幾年,這里每年能產(chǎn)出上萬元。
“我和老伴都參加了醫(yī)保,在縣城住院最多只交1000元,不發(fā)愁看病,而且我們還正在辦養(yǎng)老金。”在孫平兒看來,呂梁山上的土地雖然貧瘠,可政府肯扶,自己肯干,照樣能過上好日子。
在山西的深度貧困地區(qū),造林扶貧已經(jīng)成為效果顯著的脫貧方式。
山西省林業(yè)和草原局的數(shù)字顯示,2018年全省58個貧困縣2563個合作社完成造林285.5萬畝,5.2萬貧困社員人均勞務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帶動52.3萬貧困人口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