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互聯網金融巨頭BATJ,面對2017年金融監(jiān)管合規(guī)元年,它們各自的戰(zhàn)略轉型既有相同之處也有很大差異。
今年6月,BATJ紛紛選擇與國有大行聯姻,目前已經開花結果,其中,百度與農行的聯姻不到3個月,首單產品即將落地。阿里在支付領域刮起“無現金社會”旋風,除了此前掃碼支付進一步高歌猛進外,又宣布在杭州肯德基首推“刷臉支付”服務,開啟刷臉支付從實驗室走向商用的第一步。
另一互金巨頭京東金融轉而輸出金融科技,向輕資產轉型。6月剛與工商銀行合作,8月又結盟光大銀行。京東金融首席執(zhí)行官陳生強指出,金融科技企業(yè)與金融機構是利益共同體。而騰訊金融則在理財板塊將有更多探索,騰訊集團副總裁賴智明表示,集團將與證券公司聯手推出“微證券”,進行人臉識別開戶。
9月17日,BATJ相關負責人齊聚“第二屆中國金融科技大會(2017)”,同臺對壘,看看他們都說了什么?
百度:首單產品AB貸將落地
百度與農行的聯姻不到3個月,首單產品即將落地!白羁斓囊粋產品9月30日就將發(fā)布,叫AB貸,A代表農行,B代表百度。”9月17日,百度高級副總裁朱光在前述論壇上指出。
6月20日,中國農業(yè)銀行與百度在北京宣布簽署戰(zhàn)略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金融大腦”,在客戶畫像、精準營銷、客戶信用評價、風險監(jiān)控、智能投顧、智能客服等方向進行具體應用,并將圍繞金融產品和渠道用戶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朱光表示,百度與農行的合作,是要幫農行向智能銀行轉型。和農行聯合構建的“金融大腦”,分為感知引擎和決策引擎,決策引擎就是學習、分析、預測,感知引擎就是能夠聽、看、讀、說。不管是智能客服還是App的自然交互,這些東西都需要底層的“金融大腦”。
百度與農行將重點構架幾大服務:首先是智能獲客、精準營銷、客戶的信用評價。百度數據加農行數據加模型,會產出一個新的信用分,這就讓互聯網的數據和金融業(yè)本身的數據發(fā)生了很大的互補性。其次,風險監(jiān)測、智能投顧、智能客服。百度與農行成立了十幾個小組,在不斷地推進這些項目。
即將推出的AB貸,便應用到上述這些技術。朱光說,農行擁有多達5億客戶,但是需要知道這些客戶會在什么時間點需要觸發(fā)一個什么樣的服務。而每天有幾億的用戶到百度尋找知識、服務、信息,農行和百度的優(yōu)勢結合,就可以幫助觸達這些高響應率的人群,把產品推出去。
除了與傳統大行合作已經有所進展,朱光表示,金融的本質實際上是數據和數據處理。經歷傳統的電子化到移動化,再到智能化,金融行業(yè)正在發(fā)生著非常巨大的變化。
朱光介紹,智能金融時代的到來,會在以下四個方面發(fā)生比較大的變化:一是獲客。銀行、保險公司的獲客會以用戶畫像為基礎,更加精準地觸達,不再是以服務網點為基礎。其次是服務?隙ㄊ乔饲妗⒏憬莸脑诰服務,服務品質會提高,營業(yè)網點和客服人員會大幅壓縮。第三是風控。以大數據和智能算法為基礎的反欺詐和風控體系,提升用戶體驗并且拓展服務邊界。最后,IT基礎設施。將高效安全的私有云,再加上外部數據、區(qū)塊鏈,一起去服務。
朱光指出,區(qū)塊鏈、金融云、智能客服會大大縮減客服的成本,提升客戶的體驗,智能獲客、身份識別、大數據風控、智能投顧這些領域才剛剛開始。
螞蟻金服:首推“刷臉支付” 普惠金融規(guī);
9月1日,螞蟻金服宣布在杭州肯德基全球首家推出"刷臉支付"服務。選好餐進行“支付寶刷臉付”,整個支付過程不到10秒,無需輸入密碼,也不再需要掏出手機打開任何App。此外,在消費金融領域螞蟻金服發(fā)力明顯,今年至今已發(fā)行56單ABS項目,成為最大玩家。
科技與金融的結合是加深了金融服務的數字鴻溝,還是帶來了金融服務的數字紅利?螞蟻金服CEO井賢棟認為,科技是為了跨越鴻溝,而不是制造鴻溝。
井賢棟表示,科技在碎片化、海量的場景中解決社會痛點。金融科技公司輸出科技,極大得降低了門檻,提升了服務的效率,提升了整個金融對所謂小微新興創(chuàng)業(yè)者的支持。
在行業(yè)內,傳統意義上的“310”模式為3個禮拜申請,1個月審批,拒絕率可能很高,但在金融科技的新模式下,“310”模式是3分鐘的申請,1秒鐘到賬,0人工干預。
針對這一改變,井賢棟認為,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這些技術在深刻地改變信息的搜集、風險甄別的方法,金融成本、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改變。結果是所謂包容性的金融得到巨大的發(fā)展,讓金融更加具有包容性,真正去服務到80%此前沒有被服務好的人群。
數據技術的快速普及為普惠金融的規(guī)模化帶來了真實的可能性。北京大學2016年發(fā)布了中國數字普惠金融指數,2011年到2015年的對比顯示,地區(qū)間普惠金融發(fā)展的差異正在大大降低,邊遠地區(qū)呈現出“彎道超車”的趨勢。
以支付寶為例,對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視障用戶,科技一樣可以實現包容支持。支付寶比較早地推出語音版的解決方案,幾百萬視障用戶通過“聽”一樣可以便捷使用移動支付和其他金融服務。
騰訊:支付和金融收入占17%,合作有白名單
與阿里、京東、百度拆分金融板塊成立獨立的子公司不同,目前騰訊帝國的金融板塊依然與集團高度統一。
賴智明指出,支付和金融收入增長非?,上半年已占騰訊集團收入的17%。在為集團帶來穩(wěn)定增長收入的同時,也讓業(yè)務收入更多元化。
根據騰訊半年報,上半年騰訊總收入為1061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57%,上半年盈利為308億元,同比增長43%。根據賴智明的表述,這意味著,騰訊支付和金融上半年總收入約180億元。
2015年,騰訊集團成立了FIT,專注于推動集團整個支付和金融業(yè)務,同時與金融機構合作,涉及更多金融產品。賴智明指出,FIT團隊將財付通支付業(yè)務進行了全面升級,升級的重要方向包括:一是支付平臺,二是以理財通為主要平臺的服務。三是借助于人臉識別技術做證券服務的開戶和交易。最后,騰訊經營了很多年的通訊充值服務,也占有市場領先的位置。
賴智明指出,騰訊積累了很多大數據、云計算的能力,包括也在做很多創(chuàng)新,將使用區(qū)塊鏈應用到不同的場景。科技的創(chuàng)新推動很多金融服務創(chuàng)新性的應用。
對于理財板塊,賴智明指出,包括貨幣基金、保險、理財和其他公募基金,騰訊會根據對用戶的畫像、大數據讓用戶匹配,使客戶申購到一些與他們風險承受能力相應的商品,這將是一個開放的平臺,跟各金融機構合作。
談到與傳統金融的合作條件,賴智明指出,騰訊有一個要求很高的白名單,像保險公司都是跟國內最靠前、資產量最大、保護用戶和風控能力最強的公司合作。
此外,賴智明透露,騰訊集團將聯手與證券公司推出“微證券”,在微信上用戶通過上傳身份證信息、通過人臉識別,連接公安部身份證信息進行校對,用人臉識別的方式進行開戶。
賴智明表示,騰訊也探索了A股、港股、美股等市場。近期,騰訊集團將調整自選股平臺整合到FIT團隊中,讓整個證券的板塊可以有多個產品進行聯動,為用戶提供一個“一站式”的服務。
“自選股是一個做得很好的服務,但是面對未來的需求,千人千面,如何做到快速、精準地針對用戶的個人興趣、需求,可以提供最快、最全、最智能的服務,我們正在打造新的技術來滿足。”賴智明說。
京東:不做IT販子,輸出金融科技形成利益共同體
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兩種科技輸出模式。一種為傳統IT廠商模式,例如IBM、惠普、甲骨文等,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是硬件、軟件、系統集成或者咨詢服務,也包括一些流程外包的服務。
這種合作模式,更多基于產品、服務或解決方案的交付,其商業(yè)關系實質是一種買賣關系。通過這種服務,金融機構可以壓縮業(yè)務成本,改善存量業(yè)務流程,提升效率。
而京東并不想做IT販子,陳生強認為,傳統IT廠商的服務模式是從改善金融機構成本效率的角度出發(fā),帶給金融機構更多的是在運營層面的提升,不能帶來新市場、新業(yè)務以及增量收入,更不能增加金融機構的商業(yè)模式。
他表示,金融科技企業(yè)與金融機構是一種利益共同體的關系,能夠為金融機構帶來增長業(yè)務和增量收入,在和金融機構共同創(chuàng)造增量業(yè)務的過程中,實現與金融機構的價值分享。
陳生強表示,京東金融作為金融科技公司,與傳統IT廠商的服務模式有所不同,不僅服務于金融機構,而是能服務于金融機構價值鏈上的核心流程環(huán)節(jié),或者說核心價值創(chuàng)造環(huán)節(jié),例如獲客、客戶運營以及風控等。在為金融機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時,還能增加收入,另外還能夠為其降低風險,改善用戶體驗,甚至形成新的商業(yè)邏輯。
在為金融機構提供增量客戶和增量業(yè)務方面。陳生強認為,可以把基于京東多年在電商零售以及金融場景下所積累的海量用戶開放給金融機構,并將基于用戶洞察所形成的用戶運營能力輸出,助力金融機構實現客戶價值的最大化。
目前,風控面對的不僅是單純的個體行為。不管是欺詐還是洗錢或是其他的惡意行為,都開始向團伙作案、鏈條式配合的方向發(fā)展。
陳生強認為,京東金融把風控能力輸出給金融機構,讓金融機構在現階段缺乏線上數據積累的情況下,可以迅速發(fā)展線上金融業(yè)務。
陳生強還表示,對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不管是輸出風控、用戶運營,都是基于海量、多維、動態(tài)的大數據,而要處理這些數據,人工智能是一個必需品。目前,京東金融在硅谷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致力于人工智能領域的開發(fā)。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chuàng)。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編輯:石尚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