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趕著羊群走出雪山(央廣網(wǎng)記者 張雷 攝)
央廣網(wǎng)烏魯木齊12月9日消息(記者劉欽 張雷 肖源 劉飛 張程 羅成 伊犁臺記者王美涵)轉場第四天上午,我們從博州溫泉縣城乘車來到雪山北側,追上已經(jīng)出山的巴哈。巴哈在山里又是幾乎一夜未眠,天不亮就趕著羊群翻過幾道山,天亮后終于走出了大山。
我們繼續(xù)與他趕著羊群,沿著雪山北側一條河一側的戈壁,冒著零下15度的嚴寒,頂著刺骨的寒風前行,不一會兒便渾身透涼。我們趕緊穿上厚重的皮大衣,巴哈卻依然穿著他那件50多元買的廉價沖鋒衣,在他看來,雪山里的一天一夜才是最艱難的,我們真不敢想象,他是怎么熬過來的。
巴哈告訴我們:爺爺五、六十年就樣子放羊,爸爸現(xiàn)在也老了,放不了羊了,就他一個人放羊、轉場。他有兩個哥哥,他是最小的。兩個哥哥一個家里干活,一個開車跑運輸呢,全家的羊一個人放就夠了。
河岸除了稀稀拉拉的小樹,地上全是硌腳的亂石,這時我們終于領會到釘馬掌的重要意義。而羊群走在這樣的路上,也很緩慢,想象得出也很艱難。高高低低往前走,一條冰河擋在面前。領頭羊在巴哈催促的口哨聲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領著羊群走過冰面。羊群沒事,這時馱著行李的毛驢卻滑倒在冰面上爬不起來了。隨行的江阿布力二話沒說,沖上去連抱帶推,將毛驢推上了河岸。
再往前行,走過一座小橋,我們來到河對岸相對平緩的戈壁灘。戈壁灘上散布著稀疏發(fā)黃的草,便開始爭搶著吃起草來。
巴哈告訴我們,你別看羊不會說話,實際上聰明著呢。在巴哈的指點下,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羊群并不是全部低頭吃草,先是走在前面的羊在領頭羊的帶領下停下來吃草,走在后面的羊群“羊不停蹄”,穿過前面吃草的羊群,到了前面才低頭吃草。如此有先有后,梯次前進,吃草趕路兩不誤,不仔細看,只覺得羊群整體一直在前進,就是前進速度明顯慢了。
巴哈這時也不著急趕路了,拿出手機給媳婦打著電話,暫且享受片刻奢侈的休息時光。我們問他與媳婦一天打幾個電話,他不好意思地說:七、八個吧,媳婦給他打電話的次數(shù)多一些。前兩天在山里,有些地方手機沒信號,一般都是等到手機有信號了,他才主動打個電話。我們問他都聊些啥,他笑了:就是走到哪兒啦,報個平安啊。每次她給我打電話,就讓我穿厚點,要吃飽,路上小心……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最后一處牧民接待點。羊圈足夠大,巴哈把羊群趕進去,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今晚他可以好好吃頓飯,睡個好覺了。
接待點的一對哈薩克族老夫妻做了一大鍋羊肉抓飯,夠吃,屋里的炕也大,夠我們幾名記者一起擠著睡覺,我們便要求一部分人借宿,一部分人開車返回溫泉縣城。
晚飯過后,燈光下,接待點的哈薩克老人拿起一把冬不拉,唱起了哈薩克民歌。巴哈和其他幾位喝著奶茶聽著歌,笑意寫在臉上,似乎把幾天來的辛苦和危險全都忘了。
飯后聊天中,我們得知,巴哈原來是個挺“時髦”的牧民,也會用手機發(fā)微信。我們加了巴哈的微信,發(fā)現(xiàn)他的微信昵稱叫“對你溫柔”,就問他啥意思。他說包括父母啊,媳婦啊,孩子啊,所有的親人,都要好好對他們……
想到就快要見到媳婦和兒子,疲憊的巴哈卻顯得很興奮。聊起兒子,巴哈似乎有說不完的話:兒子快兩歲了,剛剛學會說話,卻還不會叫爸爸,這大概是巴哈經(jīng)常不在身邊陪伴的緣故吧。我們問他兒子叫啥,他告訴我們叫阿哈別力,翻譯成漢語就是“天空中的白云”。問他希望兒子以后長大做什么,他不假思索便說:“念書啊,上大學!蹦敲磧鹤尤ツ顣依镎l放羊呢?他說自己還年輕,即便四、五十多歲還能放羊。
我們問他想過做點別的工作嗎?他有些羞澀,說曾想過做點生意,但苦于沒本錢。自己初中都沒畢業(yè),也不會做別的,但祖輩一直在放羊,自己就這么子承父業(yè),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