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不情愿”
羅伯特·盧卡斯由于在理性預期宏觀經(jīng)濟理論方面的成就而獲得1995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早在1989年她的前妻就已經(jīng)預測到他會獲得諾獎,于是在他們辦理離婚手續(xù)時,提出“若盧卡斯在1995年前獲得諾獎,她應該分得一半的獎金”。在當時的盧卡斯看來,這就是個天大的玩笑,于是他答應了。1995年,盧卡斯獲得諾獎,欣喜之外,他不得不按照之前的約定支付前妻一半的獎金。
最“另類”
總是有那么一些“另類”的人,面對殊榮不屑一顧。法國當代著名文學家讓·保羅·薩特就是這樣“另類”的人,當他得知自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即刻對外發(fā)表聲明,拒絕接受此獎項,理由很簡單:謝絕一切來自官方的榮譽。
最“省事兒”
1901年,X射線發(fā)明人德國科學家倫琴收到一封來信,信中邀請他前往斯德哥爾摩領(lǐng)取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這位教授回復了一封出人意料的信,說斯德哥爾摩路途遙遠,需要向校長請假才行,能不能將獎牌與獎金寄過來。瑞典的答復是:獎牌不能寄,還是跑一趟吧。倫琴只好前往斯德哥爾摩,但他領(lǐng)到獎金與獎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連獲獎后例行的講座也取消了。
最“奇葩”
你能過沒有手機的生活嗎?2013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這樣一個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機,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時間獲悉自己獲獎的消息,而是從鄰居的祝賀中得知自己獲獎的事情。
最令人遺憾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tǒng)研究領(lǐng)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y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么打也打不通。原來拉爾夫·斯坦曼已經(jīng)去世,而且就在頒獎儀式的前三天。
如果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在你身邊而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那諾獎歷史上最令人遺憾的事情莫過于,諾獎來了,而你卻在三天前離開了。
最“巧合”:1934年,諾貝爾醫(yī)學獎授予了三位醫(yī)學工作者惠普爾、邁諾特和墨菲,表彰他們在發(fā)現(xiàn)用生牛肝可治愈惡性貧血事件上做的突出貢獻。但事實上這三位醫(yī)學工作者的研究并非針對惡性貧血,而是缺鐵性貧血。奇怪的是,即便如此,他們的工作依然有成效。原來牛肝中就富含缺鐵性貧血所需要的鐵,又富含惡性貧血所需要的維生素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