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北京2月6日消息(記者郭淼)據(jù)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19年1月9日中午12時30分,經(jīng)過近三個月的挖泥、挖巖試驗后,由中交天航局投資建造的亞洲最大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順利返航至江蘇啟東船廠。這不僅標志著亞洲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完成首次試航,也標志著“天鯤號”正式具備了投產(chǎn)能力。
提到“造島神器”很多人自然會想到“天鯨號”,因為參與島礁吹填工程,“天鯨號”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中交天津航道局船機設(shè)備專業(yè)總工程師兼“天鯤號”監(jiān)造組組長王健說,“天鯤號”將勝于它的“兄長”,在江湖上更是未見其人,早聞其聲。
挖泥船家族有三個支系,一個支系叫斗式船,即在抓斗本身重量的作用下,放入海底抓取泥土;一個支系是耙吸船,這種船可以航行,用吊叼著一個耙子在海里走,然后用泥泵通過耙子把泥吸上來;還有一個支系是絞吸船,這種船沒有動力不能航行,需要通過拖輪協(xié)助或者干脆裝到其它船上運走。王健介紹,“天鯤號”是自航絞吸船,除了具備絞吸船的全部特點之外,還很好地吸收了耙吸船系的優(yōu)點。
盡管只是“1+1”的問題,王健說,真正做起來卻絕非易事,主要難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橋架,一個是船的定位。橋架的難度是它的設(shè)計直接關(guān)系到能不能把巖石破掉。橋架必須要重,從而要求船體重、船的主尺度加大,而且強度還要適合挖有復合變化的巖石。其次難在鋼樁臺車和三樁定位裝置,絞刀功率越大對整個系統(tǒng)的要求越高,強度要和它相適應(yīng)。像絞刀、泥泵、液壓系統(tǒng)等也都很難。
與“天鯨號”相比,“天鯤號”整體大了一圈,長度為140米,腰圍27.8米,一絞刀下去,最大挖深可以達到35米,總裝機功率25843千瓦,絞刀功率6600千瓦,設(shè)計每小時挖泥可以達到6000立方米。王健說:“就是一米深的土坑,一小時可以挖一個足球場那么大!
另外,根據(jù)地質(zhì)條件,“天鯤號”配置了通用、粘土、挖巖及重型挖巖4種不同類型的絞刀,可以開挖單側(cè)抗壓強度50兆帕以內(nèi)的巖石。王健介紹,巖石的強度是用抗壓強度“兆帕”來衡量,像大理石和花崗巖都是100多兆,50兆帕相當于強風化巖和弱風化巖之間的一種巖石。
過去,疏浚工程都是粗暴地使用爆破法進行炸礁、炸灘,但這會導致該領(lǐng)域的海生物滅絕,所以這種施工方法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摒棄,而挖泥船成了唯一的海上挖掘作業(yè)工具。王健說,“天鯤號”就是珊瑚礁的克星,這些年在施工中主要挖的是珊瑚礁。
當然,“天鯤號”的“雙定位”功能絕對是“挖泥船界”獨一無二的功夫。王健表示:“它是具備雙定位的自航絞吸挖泥船,國外都是單定位的。這個船除了鋼樁臺車定位,還有一套三纜定位裝置,是用絞車鋼絲繩來定位的,是全球首創(chuàng)!
說到“造島神器”綽號的由來,王健解釋說:“建島是靠珊瑚礁,珊瑚礁首先要開通口門,口門非常堅硬,只有靠這種船才能挖通。挖進去之后里面的礁盤相對松散,再把里面的礁盤吹到比較淺的礁盤上,島就形成了。挖過的珊瑚礁礁盤就變成了港池,口門就是港池的門,連島帶港口都形成了!
也就是說,有了“天鯤號”,造島一鍵即可完成。王健相信,未來,世界各個海域一定會有“天鯤號”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