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春陽
十七大開幕幾天前,國內報紙和網(wǎng)絡登載出一幅胡錦濤總書記的剪紙作品——《回娘家》。那是今年2月17日農歷大年三十,胡錦濤總書記去甘肅定西青嵐鄉(xiāng)看望農村群眾,在村民李彩家里親手剪的。這幅剪紙是農村過春節(jié)時家家都要貼的窗花,紅彤彤的顏色,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興。內容反映過年的時候,媳婦坐著丈夫推的小車,樂滋滋回娘家去拜年的情景。非常中國、非常民俗、也非常溫馨。一幅剪紙,流露出總書記的心境。讓人情不自禁感覺到了胡錦濤說過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這句話的穿透力,也從中解讀出了中國共產(chǎn)黨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把握民生脈動的理念和追求。
胡錦濤所作剪紙《回娘家》
民生,尤其具體;民生,非常細微。一枝一葉,它的萌生和飄落,都會讓人感受到社會上的春秋冷暖。普通人家的溫飽、大學食堂的飯菜、農民看病的花銷、搬遷戶的苦衷、貧困學生的課本、蔬菜價格的漲跌、低收入群體的住房、井下礦工的安全、低保老人的取暖、下崗職工的公交卡、方便面的價格、大城市的交通阻塞、風景區(qū)門票的收費......。林林總總,一樁樁、一件件、一班班地安排妥帖了,方才是真正地把“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在了實處。
民生,是全局的,和諧中國的構建,有賴于此;民生,是宏觀的,修齊治平的理念,系于一脈。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的民生建設目標,宣示著執(zhí)政黨的社會發(fā)展目標。
民生,是沉甸甸的,它常常顯得非常尖銳。社會的急遽轉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給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政府辦好民生,解決突出的民生訴求,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和壓力。成為執(zhí)政黨和政府肩上一份沉甸甸的、須臾不敢稍有疏忽的責任和重擔。
記得溫家寶總理一次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曾經(jīng)比喻說:“作為中國的總理,我感覺擔子很重,工作難度很大,工作也做不完。13億,是一個很大的數(shù)字,如果你用乘法來算,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如果你用除法的話,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的數(shù)目!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客觀、冷靜地談到了城鄉(xiāng)和區(qū)域間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不平衡;農民持續(xù)增收難度加大;勞動就業(yè)、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wèi)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chǎn)、司法和社會治安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等一系列的民生問題。社會主義的宗旨是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精神的需求。我們不掩飾,現(xiàn)實的情況,離我們的理想和我們努力去的追求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這是理智的態(tài)度。
民生,還是人權和人道的。著力解決民生訴求,見證著社會主義中國對人的價值的維護、尊重和肯定。全國總量達7億4千多萬的勞動力的布局、流動;四億六千五百多萬青少年的成長教育、身心健康;每年新增加的1000萬勞動力的出路;1400萬下崗和失業(yè)人員生活的著落。還有1億2千多萬進城的農民工,他們的收入怎樣;他們的衣食住行,他們的醫(yī)療、教育、心理健康狀況如何;他們的社會地位、公民權利,何以保障。以及廣大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們,怎么安排料理。其發(fā)生時間之集中、人口規(guī)模之大、涉及面之廣,只有在中國。
一飯膏粱,維系萬家;油鹽柴米,關乎大局。把握民生脈動,關注民生訴求、不斷解決好民生問題,見證、檢驗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政策主張和執(zhí)政能力,見證、檢驗著中國各級政府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能力。